47岁的马女士每月都要经历"生不如死"的痛经。最近更是出现持续腰痛,检查发现输尿管被严重堵塞!经过诊断网上炒股杠杆网站,发现原来是"离家出走"的子宫内膜在作怪。
痛经背后竟藏着肾衰竭危机?
47岁的马女士长期受到痛经困扰,近期左侧腰腹部疼痛加剧。外院检查发现左肾积水、输尿管扩张,放置双J管后虽暂时缓解,但拔管后疼痛复发,遂来到东莞市妇幼保健院进一步诊治。
入院检查发现,马女士的左侧输尿管严重受累,肾积水、宫旁及直肠多处病灶均已累及。经过详细检查,诊断为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DIE),且病变导致输尿管“瘫痪”,若不及时手术,将危及肾脏功能。
为应对这一复杂病情,妇科团队联合外科、放射科等多学科专家制定了精确的手术方案:腹腔镜全子宫切除、左侧附件切除、DIE病灶切除及输尿管重建。
术中,手术团队面对极为复杂的情况:病灶广泛浸润并与周围组织严重粘连,尤其是直肠与侧盆壁的致密粘连,使得解剖层次几乎完全丧失。团队精细剥离了5处深部浸润病灶,逐步切除粘连组织,最终成功重建了原本“瘫痪”的左侧输尿管。
整个手术历时4小时,技术难度极大,但最终顺利完成。
展开剩余76%术后,马女士的腹痛和腰痛症状明显缓解,复查显示肾积水和输尿管扩张显著改善,病理确诊为输尿管内异症。
什么是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相对少见但却极具危害性的疾病。
想象一下,正常的子宫内膜就像是一群听话的小学生,乖乖地待在教室(子宫)里。但有些“调皮”的小家伙却跑到了不该去的地方,比如输尿管。
这些“迷路”的子宫内膜会在月经周期中像正常子宫内膜一样增厚、出血,但由于无法排出体外,就会引起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导致输尿管狭窄甚至梗阻。
出现这些信号要警惕
1、疼痛难忍
很多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会经历各种疼痛,比如痛经、性交痛、下腹部疼痛等。
这些疼痛就像是身体发出的“警报”,提醒着潜在的问题。当病灶“作乱”导致输尿管梗阻时,腰部的疼痛也会随之而来。
2、尿路梗阻
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缠绕”上输尿管时,就如同橡皮筋紧紧勒住水管,导致输尿管狭窄甚至完全堵塞。
这样一来,尿液无法顺畅排出,就会在肾脏内积聚,形成肾积水。这种尿路梗阻的情况如果不及时解决,会对肾脏造成持续的压力和损害。
3、血尿
大约有15%-25%的患者,其病灶会“侵犯”输尿管的肌层和黏膜,形成内生型病灶。
这种情况下,输尿管的黏膜可能会受到损伤,导致尿液中出现血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血尿。
4、肾功能损害
如果输尿管梗阻的情况得不到及时缓解,肾脏功能就会受到进一步的损害。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毒器官,一旦功能受损,会对整个身体的健康产生连锁反应。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损害往往是不可逆的。
上述这些症状并不是疾病一开始就立刻出现的。很多患者在疾病早期可能没有任何不适,直到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这些症状才会逐渐显现。
因此,对于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的患者,尤其是出现不明原因的腰痛、血尿或泌尿系统症状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肾脏的损害,守护自己的健康。
该如何治疗?
治疗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药物治疗
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或孕激素等药物来减轻炎症和缓解疼痛。
这些药物虽然可以有效缓解痛经症状,但无法解决由病灶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粘连压迫导致的输尿管梗阻问题。
因此,对于已经形成输尿管梗阻的患者,药物治疗的效果较为有限。
2、手术治疗
对于症状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尤其是出现输尿管梗阻时,手术治疗是更为有效的选择。
手术方式包括切除病变组织和输尿管功能重建。手术虽然技术要求较高,但只要选择专业的医生和团队,就能有效解决问题,缓解症状并保护肾脏功能。
3、术后长期管理
手术并非一了百了,手术后,患者仍需要定期复查和长期管理,监测肾功能和泌尿系统的情况。
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来预防复发,确保病情得到持续控制。
来源:东莞市妇幼保健院
发布于:广东省